文壇知名的「朱家」(包括朱西甯、劉慕沙、朱天文、朱天心與唐諾,及他們的女兒謝海盟),一家人都對流浪街頭的貓狗關懷殷切,朱天心近作《獵人們》(印刻)便生動描寫了她家的貓族成員。【開卷】特邀朱天心與謝海盟母女對談,聊他們的貓,他們的解貓語,他們為貓的仗義執言…。
![]() 朱天心 |
![]() |
![]() 謝海盟 |
※《獵人們》出版後
開卷:天心在《獵人們》書前題辭寫著:「獻給不瞭解貓和不喜歡貓的人」,出書到現在,周圍讀者、友人的反應如何?
至於那些不瞭解貓和不喜歡貓的人,我真的不知道他們讀了會有什麼想法,我覺得你可以保持你的不喜歡,可是你不要去斷牠們的生路。我當然不是期待人人都能喜歡貓、去領養一隻貓,而是希望大眾能給予在做的人多一點時間和空間,讓他們少掉一些困難。
其實這本書裡還有兩、三篇是很放縱自己文學的部分,但後面幾篇我意識到自己除了是小說作者外,也是一個公民、台北市民或社區里民,覺得有責任替他們發聲。
開卷:很多書喜歡將貓狗當成「寵物」,教人如何溺愛牠們……。
海盟:看到這些書裡面的貓,我會為牠們覺得很沒尊嚴吧!之前在探索頻道裡看到波斯貓最早的長相,其實那時牠們還是長得很正常的貓,可是再看到現代人的養法,為了所謂的「品種」而近親交配,硬是用各種配種、改良的手段,去塑造貓的外型,我覺得很不尊重牠們。就好像今天人生出來若也變成某種生物的寵物,若他們覺得人的歪鼻斜眼或兔唇很有趣很可愛,讓這些有缺陷的人一直配種,那這樣會好嗎?
天心:我覺得把貓狗帶進帶出、當成小孩對待,都是很人性的,也無可厚非。但是生命都是同一種,養貓的人若行有餘力,能去外頭看看其他人在做什麼,還有兩千多隻貓在等待認領,能不能把你對寵物源源不絕的愛,分一點給街頭的貓……。
海盟:可是我認為這些人會把他們的波斯貓,和流浪貓與等待被認養的貓,當作是兩種不同的動物看待。
天心:噯,妳比我虛無多了。我都還帶著可以改變人性的理想主義,可能是因為我還能寫吧。像我們有天發現一窩流浪貓都不見了,我忍不住說:「我要報仇!」可是我能用什麼方式報仇呢?還是只能把它寫出來。
開卷:剛開始在社區裡餵貓,鄰居有什麼反應或迴響?
海盟:偏偏有些想做好事的人,大部分都是方法不正確的,常常看到螃蟹殼啊弄了一地。
天心:「台灣認養地圖」(專門推動動物認養的組織)一直在推廣 TNR 的概念,就是「捕捉、結紮、原地放回」。我想要讓政府知道,結紮一隻貓的費用是比把貓安樂死低的,也就是你要留牠活路,是比將牠處死便宜的。現在很多義工媽媽知道幫政府捉到流浪貓之後,是要將牠們送去處死,她們都不願意去做這樣的事了。台灣這種作法對社會、對生命都是很不好的,像小孩看到貓被捉,會問:牠們要被送去哪裡?大人要是如實回答就得回答被處死,這對生命是很不好的示範。若 TNR 能夠做起來,真的是比較進步的,整個社會網絡會動起來。
海盟:台灣認養地圖網站上也有說到,撲殺是沒有用的,因為貓的繁殖力就是會一直繁殖到環境負載量,尤其繁殖力最強的那幾隻,往往是最難抓的。
另外是皇冠出的獸醫系列,講在美國鄉下的一個獸醫(吉米‧哈利),附近居民會帶各式各樣的動物去讓他醫,有些是看起來就討厭的,他寫起來很會調侃自己,我覺得蠻有趣的。還有在動物園工作的人寫如何照顧哪些動物的故事,那我也蠻喜歡的。
天心:我父親很少主動推薦我們要讀什麼書,唯獨傑克‧倫敦,是他覺得真好的東西。海盟小時候神經就比我強韌,像念動物的故事時,我常會念到不肯念下去,因為下面那隻動物就要死了。現在我們全家看探索頻道也是,我看那些捕捉的鏡頭還是無法看下去。
海盟:現在我媽看到獅子、老虎、豹,就會說:「轉台,不要看了!」
開卷:家裡成員都像天心一樣能夠人貓溝通嗎? 每個人的詮釋會不會有所不同?
天心:我覺得貓的語言裡是意思清楚的,可以翻譯的。之前我和唐諾去上海,很多天不在家,貓就常常跑去問海盟:他們去哪裡了?他們去哪裡了?
海盟:妳說的是納莉?那時候你們去了一陣子,牠只好來跟我套交情。每次牠跑過來,問我「他們去哪裡了?」我就回答:「去上海。」後來牠還是每天跑來問,只要牠一過來,我就說:「去‧上‧海…。」
天心:我跟唐諾從上海回來那天,納莉就坐在門口等我們,我們一進門,牠馬上過來問:「你們從上海回來啦?」真的,牠的意思就是那樣。現在偶爾我們晚一點回來,貓都會喵嗚喵嗚地叫,我都可以翻譯,她是在說:你們又去上海嗎?你們又去上海嗎?
開卷:天心未來還會繼續寫貓嗎?貓對妳的寫作有什麼影響?
天心:《獵人們》是我在寫長篇的中間寫的一個比較小的東西,接下來還是會把主力放回長篇。我們從小在中產階級家庭長大,生活中對相對弱勢的少數族群較沒機會接觸,或許就將這些同情心投注在眼前弱小的貓族身上。現在外籍移民配偶的問題也是我很關心的,比起那些社運或長期蹲點叫這些外籍新娘識字的人,我只是在這上頭觀望,這是很不夠的。我想接下來或許會多關注這個族群,讓他們能透過更多人發聲而被注目。我想這跟我對貓,心情是一樣的。天心:比較有積極迴響的人,還是這些很積極在搶救流浪動物、投入中途之家的我稱為「貓天使」的人,這些人看到這本書,會覺得得到很大支撐,因為他們實在太辛苦了。他們最大的困難常常不是來自大自然或動物本身,而是來自人,常有很多不喜歡、不瞭解貓的人不斷阻止、甚至羞辱他們,這變成最大的對抗來源。有些「貓天使」們到後來也變成像流浪貓狗或瘋婆子,把自己弄得很邊緣,生活都有困難。看到這些,我會很心疼,相較之下他們沒有資源喚動社會,我想這本書可以讓他們有個與外界對話的奧援。
2005/10/17‧台北‧金石堂大安店「我的書房」(王錦河/攝)
※當貓狗變成「寵物」
高中時,我有幾個也喜歡貓的朋友,我試圖告訴她們像這些名牌貓的配種是很違反自然的,但談到這個就好像跟她們是在不同頻道上,她們還是會繼續說:唉呀,可是波斯貓軟軟的,像玩具很可愛啊。
※在社區裡餵貓
天心:有時候被鄰居阻止到真的會想動氣,但想到人生完氣走了,那些貓在那裡不知道會受到怎樣的對待,所以只好很有耐心地跟他們解釋:哪幾隻已經結紮了,不會繼續生了,而且我們都定點餵食,也教鄰居們不要把剩飯剩菜倒給貓吃,因為貓也不吃,更會造成髒亂。社區的住委會就像一個社會縮影,每次開會,敢說、說得最大聲的都是那些喊著:「不要再餵了!把貓毒死!」的人;餵貓的這些人反倒成為千夫所指,餵貓都要鬼鬼祟祟。我覺得好奇怪,喊著毒死牠的人可以這麼大聲,但做好事的人卻要鬼鬼祟祟!
※閱讀「動物文學」
海盟:沈石溪的書是我曾經滿喜歡的,但他結尾還是都會將動物拿來禮讚、歌頌,或是讓人得到教訓。寫《所羅門王的指環》的勞倫斯當然是經典,我最近還用他書裡提到兔子的知識來嘲弄同學呢。傑克‧倫敦則是我的啟蒙,《白牙》和《野性的呼喚》都很好。但是我只喜歡《白牙》的前面,後來這隻小狼變成狗之後,我就沒那麼喜歡了,因為我很喜歡狼。
※解貓語
海盟:貓在叫不同人的時候,會用不同聲音,好像在幫人取名字一樣。我覺得跟貓相處久了,對牠們的語言分辨不成問題,只是我媽通常用比較誇張的文字來描述。像天文不僅會跟貓對話,她對貓就像她小時候在教我認字一樣,有一次她喝咖啡,貓很好奇的跑過去聞,她還指著咖啡杯教牠:「這‧是‧咖‧啡。」
※貓與寫作
|
![]() 海盟:天文是個「貓女」。她幸好跟我們住在一起,不然一定會變成社會新聞裡面那種:女子陳屍家中數月,群貓圍伴。
天心:原來妳眼裡的天文是這樣!天文待貓比較細緻,也比較公平,我會偏心。她會用處女座的細緻,去看每一隻貓是不是還沒回來?是不是食慾不振,我想她花在貓的心力更甚於我。 |
![]() |
|
|
|
⊙策劃:【開卷周報】 記錄、整理:劉梓潔
☉攝影:王錦河(人物)/誌鈺(貓)
⊙場地提供:金石堂大安店「我的書房」